主页 > 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活动 > 科协项目 >

[2013]中国科协第84期新观点新学说沙龙
发布时间:2013-10-28    点击: 550次
       2013年10月25日26日,中国科协第84届新观点、新学说沙龙在京召开
       40余位临床西医、临床中医、生物物理学家、数学博士、教育家以及城市建筑规划专家等就“人体的已知与未知” 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主要从以下八个方面:1、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再认识;2.量子物理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对传统科学框架和思维方法的摇动;3.生命物理学的兴起与发展;4.生态科学与人体健康;5.能量与能量医学;6.第三医学或替代医学;7.中华医道与生命之本;8.衰老、长寿和死亡;
        生物物理学家赵保路研究员、信息论专家钟义信研究员、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刘保延、瑞士归侨黄又彭博士主持了沙龙。讨论涉及面深、广、长、远:从最新物理学对人体研究的成果,到甲骨文对人体健康的寓意;从当代免疫学对肿瘤早期诊断与监控的意义,到音乐、舞蹈到抗衰老的研究;从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再认识到暗物质、暗能量与意识研究的最新观点;从信息理论到中医基础五行论的数学公理化探讨;从临床实践对人脑康复的再认识到中医数学的公理化构建;从中药的矢量性时空特征到如何研究人体交响乐的和谐度问题;从群众性的养生到城市建筑的规划;从对中医临床科研范式的思考与实践到对“炁”的认识等等,两天的会议,报告精彩,讨论热烈。26日下午5点,会议结束后,与会者还迟迟不愿意离去,继续热烈讨论。
        在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再认识的研讨中,来自澳门大学的高也陶先生提出:意识是有精神和物质两种状态,但是它同时又是非物质非精神,意识可以穿越、意识可以产生能量。意识可以分四大类:第一类就是机体对外界的感觉,人类会产生反应或者不反应;第二类机体内部结构的活动和变化,包括天气冷暖等,外界因素都会影响内部意识变化;第三个不受任何外部内部影响,有自在、自主的行动;第四类可以影响,通过意识对外部进行影响,很典型就是爱因斯坦他们一个互联,他认为一个复杂系统、多系统闭合体系里边,任何一个系统变化都可以影响其他部分的协调运动,不需要引导。多系统状态下只要有一个系统产生变化,其他系统自然可以同时运作,不需要信号传导。意识可以遗传。意识永恒存在,意识可以被重叠、掩盖、忘记,但是某种特定条件下边会被发掘出来。他提出9个猜想:1、只占宇宙4.6%的物质就已经诞生我们人类文明,还有95.6%是否诞生其他物质、其他生命、或者其他智慧?2、如果他们存在,美国苏丹煤矿800多米地方做了专门搜集暗物质的仪器,五年只找到两个,去年有报道找到第三个,还没有完全证实,通过哈勃望远镜美国最近组织一组四篇证明它,现在只证明99.98%,这种物质是不是不断穿越我们常物质,包括人类的身体,这是值得我们思考。3、如果它存在到底比我们人类智慧高还是人类智慧低。是否会与人类联系?或是仅仅在观察我们。4、物质创造了意识,那么暗物质、暗能量毕竟也创造暗意识,所有物质最后都是能量,这个能量怎么形成物质状态?是不是特殊的定义或者规律、规则表达。5、暗物质和暗能量能不能影响意识? 6、超智慧存在会不会影响我们人类?是不是比我们生命更长、更智慧的物质影响我们。7、这种影响是不是通过暗物质暗意识起介质作用? 8、意识在个体之间传递,是不是通过暗物质和暗能量进行介质传递,而且这种传递以后会在宇宙中间永久的留下痕迹。9、如果上述都没有话,人类在宇宙中间非常偶然的倾向。很显然我们已经证明内地星球很多的,无数的,银河界有几百万个,我们寻找中,到现在没有找到证据,我们只是在宇宙4.6%范围内,而且就是这个4.6%宇宙的星系对我们人类还是非常伟大。

  围绕着脑康复,康复医学专家谢欲晓主任谈到,尽管人类对人脑的奥秘,所知道的所谓真相一部分还只是其中非常小的部分,但是干预脑康复和非关键期的预防,已经发现体现出很大不同。认知储备能抵御脑的退化,临床应因病而异,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方案。

来自教育战线的陈冬寒女士提出,文化核心是道,而后形成场,文化对场的影响无从不在。现代文明产物对健康有很大危害。提出,1、建议通过科协渠道,呼吁国家建立科技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制定详细的规则规范国家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让中国自主研发的优质成果尽快发挥成效。2、建议国家拿出必要的精力和财力,创建一批国家地方各种实验室,形成资源共享,多弄点不同层次的实验室,为民间科技工作者形成科技共享,为大学科研、社会、发明创造爱好者提供良好的实验室,弥补当前普遍存在研究条件严重不足。

钟义信教授从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的角度,提出人体研究面临方法论的挑战。以往对物质科学研究是精确的,确定论的。然而对于信息系统的研究关注点是对信息怎么样逐步转化,转化到最终我们信息接受者能够产生一个策略来适应它,这是它研究的目的。提出了信息研究的新学说的三个编码定理,信息转化规律理论表达方式和人工智能的机制主义研究方法。他提出,人体既是物质系统,又是信息系统,是开放复杂的物质、信息相互作用系统,应该以信息方法为纲,分解分析物质科学方法作为重要的支撑,中西医两种思维方法互相补充。

    全科医学专业的刘薇薇主任:引据了生物物理学的观点,谈了生命本质无非是自然界三个量综合运动的表现,即物质能量和信息在生命系统中无时无刻地变化。

对于延缓衰老,赵保路教授提出,1、内外因的综合考虑是中医非常好的延缓衰老思想的体现。2、延长青壮年期、缩短衰老期做到老而不衰应作为抗衰老研究的重点,3、“心胸开朗顺自然,营养均衡勤锻炼;饮茶读书习太极,古稀仍似青壮年”。

段绍锦研究员提出了人体物质、精神、能量的相互关系是由非线性非对称、非均匀的交错进行的网络组成,而且是动态变化的。

    黄又彭博士针对疾病与衰老的社会热点问题,提出抗衰老的实质是去除和延缓病理性衰老,延缓与衰老相关的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如癌症、代谢综合征、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加强临床监控,调动机体自身免疫系统抗癌是治疗癌症有效方法。

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张铁梅研究员从应用钱学森先生的定型与定量综合集成的方法建立了多输入单输出四个层面的糖尿病预警系统定量计算,涉及到模拟、建模、仿真,一点没有忽视人的经验性、知觉性的感觉。


齐荣生从“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的人体大数据与云健康”提出要考虑人文的因素对医疗数据和云健康的影响,医疗数据、行为数据、心理数据都是需要关注的。云健康体系运作的基础之一是城市结构的合理性与管理运营管理的有效性,城市的健康与我们身心健康息息相关,而且是极为复杂的、大系统的问题。

来自北京同仁堂的张学著提出“中医药是创造生命能量乐观矢量性时空结构”。他认为,活的东西具有矢量性时空构造,而且这个矢量性时空构造整体这种节律性别变动,是连续与跳跃的统一,在连续阶段失控矢量基本一致,有日节律、月节律、年节律、六甲子节律、阴阳合历与阴阳同步等。要把握药性在人体内部的变化,因此,以化学成分为主导中药研究缺失了上述活性。

世传中医付景华老师从提出:中华医道是求索而不是研究,生命之本,中华早知,西方未知;医道已知,医学未知!阴阳五行数道,乃自在之显现。五脏乃生命自在之神机,而不仅人体组织器官。中医病机,求因、求属、求势,而不是定性、定位、定量。中医诊道,有神诊、气诊、形诊,而不是寻找病灶,替代功能。中药研究使本草走向不归之路,中医因此使医道走向不归之路。百年以来中医所走的道路就是自我消亡的道路,中华养生,调神归本,养生最高境遇,以精化华、以化神、以神归虚、以虚归空,养生从道即从自在。归本归空才是养生。世界医疗,寄望中华,人类健康,寄望中华,社会和谐,寄望中华,未来文明,寄望中华,只有复兴中华文化之、复兴中华医道及复兴中华阴养生,才能成就人类、成就地球、成就未来。

中医科学院的刘保延研究员在谈《中医临床科研范式的思考与实践》中提出了,以人为中心,技术关键是以数据为导向,有效途径是以问题为驱动,主要方式临床医疗实践和科学计算交替进行的中医临床科研范式技术体系,包括五大方面1、术语规范化,三十几万术语。2、在基础上建立高度结构化的电子病历系统,把信息数据化,变成可分析的东西,而且以高度结构化的电子病历系统为核心,把跟病人相关的东西整合起来。3、量表自动评分与生成系统,4、随访系统。5、建立大数据科学计算分析方法。

中医药大学的陈瑞祥教授提出要抓到中医的根本规律,给出定义。他尝试在严格的科学基础之上,用公理化方式对中医阴阳五行相关内容进行逻辑表述,以实现人类文明共同的沟通和统一。


总之,与会的专家提出:人体是一个交响乐团,指挥家是自己;人体是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的总和,因此,不仅要研究粒子的变化,也要研究波动带给人体的瞬间和延迟效应;所有外界的刺激都会给人体带来良性或负性效应,要注重对负效应的屏蔽和监控,调整补充人体的良性效应,保持或恢复健康;意识、信息是可以穿越和传递的,人体、人脑都是意识、信息的复杂系统,应加强研究。
专家们建议,今后能够就会议涉及的一些热点与有意义的课题,进行专题讨论,如中医五行理论,学术界近年有要放弃的的说法,但本次会议提出了数学公理,认为五行是自然界的规律,非常值得深入研究,以发扬中国文化、中国医学的精萃。又如:意识是人体研究的最前沿,值得加大投入,深入研究,尤其是这几年暗物质、暗能量的确定,必然会给人体科学带来更大的变化,甚至根本的改变,值得学者们大大关注,随时跟进。再如,如何用现代科学角度验证经典中医的大智慧,如何把现代物理学与经典中医有机结合,开创生命物理学等等,是值得研究的。
旅德的生物物理学家张长琳等在沙龙就加强对生命世界运动规律的研究,构建物理学的第五层楼-生命物理学问题,做了精彩发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