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前方奋勇冲锋,我在后方驻守阵地
编者按:
疫情汹涌来袭,抗疫防控处处皆为战场,白衣天使挺身而出,众志成城,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力以赴。为宣传抗疫防控一线巾帼典型,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充分展现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中国女医师协会开展了“以温柔护佑生命”女医务工作者抗疫事迹作品征集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协会全体委员、会员积极投稿,对抗疫期间巾帼天使背后承载的一段段感人肺腑的事迹,以及各专委会、研究中心为抗疫防控所开展的研究、诊疗、义诊义教等相关工作,进行了梳理并形成稿件。我们将持续为您展出优秀作品,并同步在中国女医师协会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展播,敬请关注。
千里之外,武汉前线,
135人的医护团队正在与疫情英勇抗战;
老皇城内,二层小楼,
在后方北大医院的发热门诊,
医生护士同样日夜守护,
为患者打造应对新冠肺炎的“暖心防线”。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对于拥有2000多万人口的首都北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国家队的北大医院责无旁贷,发热门诊迅速“升级”,承担起守卫北京乃至全国平安健康的职责。近一个月以来,经过升级改造后的发热门诊具备了接诊发热患者、排查新冠肺炎的能力。这里的防线更严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科学划分;在诊室旁边就有自助挂号机,可减少等待时间,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医生在开具诊断证明的同时,还将挂号单变为“暖心贴”,写上诊断结果和祝福语;发热门诊还设有实验室,能够第一时间独立检测疑似病例样本。
1
是医患,也是面对面交流的笔友
隔离衣、防护服、N95口罩、护目镜……医护人员们全副武装,但同时也带来了呼吸不畅,视线模糊,甚至连说话声音都打了折扣。医护人员的重重防护,以及发热患者的身体虚弱,在病情交流时难免出现了障碍。贴心的医生们想到了一个暖心的举动,将挂号条变成便利贴,将疾病诊断、注意事项都写在便利贴上,正逢春季期间,再给病人添上几句祝福语。就这样,他们和患者变成了面对面交流的笔友。
挂号条第一次发挥妙用,是在大年初二。那天下午六七点钟,一位62岁的老太太来到发热门诊。她老伴儿年前从湖南进京,火车中途停靠武汉,有乘客上车。老伴儿没事儿,但老太太发烧39度多,咳嗽厉害,肺部还有一些损害的表现。老太太被按照疑似病例报上去,最后核酸检测结果显示不是新冠肺炎感染。看到结果,医生长吁一口气,她给老太太开完药,拿过一张挂号单,写到:“您不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您放心。要记得吃上我们开的药,好好休息,多喝点水。”
老人看了又看,把“暖心贴”折起放好,连连道谢。
是姐妹,也是全能护理人
发热门诊正式启用后,护理人员承担着重要的工作。但显然,发热门诊的护理工作和平常的护理工作是有区别的:三层防护的束缚感、N95口罩的勒痕、护目镜的水雾、双层橡胶手套感知窄细血管的迟钝感……不过这些问题在齐心协力又聪明伶俐的北大医院护理人面前,总是会败下阵来。这里的护理团队中,有曾经战斗在抗击非典的一线人员,有各类病毒防护经验丰富的骨干护士,还有虚心学习、越战越勇的年轻护士。他们就像姐妹一样同心协力,共同坚守。
在发热门诊中,经常能看到护理姐妹们一起讨论的场景,这是知识和经验的传递,也是爱与奉献的传承。在家也身着外衣以适应束缚感;各类敷料的筛选和应用为了减轻勒痕;去雾剂的使用有效缓解护目镜水雾的产生;休息后继续坚持使用双层手套练习各项护理操作,使得迟钝感渐渐消失……他们一个个都是全能护理。
疫情防控升级的一个月,北大医院发热门诊共接诊发热患者1051例,检测后排除疑似新冠肺炎43例。除此以外,发热门诊医护人员还在电话中为老百姓答疑解惑,迄今为止共约百余次,有效缓解了社会大众对于疫情的紧张和不安。
往年的这一个月本是热闹的春节,而今年却是全民打响的疫情防卫战。无论是前线还是后方,他们都在日夜坚守,只为还城市人间烟火、车水马龙。疫情还在继续,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们隔空喊话武汉前线的兄弟姐妹,希望你们“注意防护,保重身体。你们在前方奋勇冲锋,我们在后方驻守阵地,这场硬仗,我们共同来打!”
(北大医院)
2
呼吸科医生的一天:我们收治的第一例疑似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10个年头,加上毕业前也参加了临床工作3年,一共13年了。作为一个北京“土著”,每年春节的排班我必然是被排到最中间的那个,因为家在外省市的同事们要值节日两边的班,好回家过年,所以我每年的大年三十和初一都是和家人一起度过的。今年院总联系我说能不能值大年三十的夜班,我说我没问题啊,心里想着终于轮到我大年三十值班了,还是很兴奋。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负压病房
当然在春节放假前,我和大家一样已经感到了今年与以往的春节不同,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开始蔓延,院里非常重视,科室也在放假前安排了相关培训和动员。我现在负责的内科/呼吸重症监护2病房有2个单间负压病房,义不容辞地作为疑似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收治病房。
或许有些科室的工作可以因为春节假期的到来暂且搁置一下,但是我们呼吸科从来在这个时候都是最繁忙的,因为这正是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最难熬的季节,即便春节将至,留院患者的病情重,数量也是可观的。监护病房处于满负荷状态。但是,我们在科主任的带领下,多方协调,还是很高效地将这两张负压病房腾了出来,以应对即将来临的新冠肺炎之战。科室也在节前部署好病房的应对方案和备班人员。
春节假期第一天——大年三十。我作为这天晚上的呼吸科三线值班医生,早早地就来了,这个计划我早就想好了,因为我看到周庆涛老师是三十白班,我想我早来他也许就可以早点儿回山东老家看望父母了。但是等到我上班那天,我却在想,现在工作的状态,即使我早来周老师也不能早走回老家了。果然,当我给他打电话准备接班的时候,电话那边的回话是“你先在病房看病人吧,我会没开完,一会儿去找你交班”。
大概6点钟,开始交班,“呼吸一病房刚刚收了一个流感产妇,呼吸二病房有两个重病人,咱们一起去看一下吧。”从周老师说话的声音上,我能感觉到他好像说了一天的话而且也没怎么喝水,特别沙哑。
刚完成新病人和重病人的查房,大概晚上8点左右,接到了急诊的电话,有一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氧合比较差,要启动全院会诊。
这天晚上的新冠肺炎全院会诊专家还是周庆涛老师。电话响了一声就通了,“好的,我还没走,在医务处呢。”了解了患者的临床信息及检验结果,看了患者的肺CT,我赶往医务处。进门发现,急诊三线沈林霞大夫已经到了。
高效的全院会诊迅速做出了判断,该患者为疑似新冠肺炎患者,需要申请海淀CDC来进行核酸检测。这是我院当时遇到的病情最重的患者,请示院领导后,医院决定启动我们重症监护室的负压单间病房。
我的第一个大年三十的夜班果然令人激动!
回病房,通知值班医生和护士尽快完成病房其余10个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准备迎接新冠肺炎患者。
启动科室节前制定的新冠肺炎应急预案。
20分钟之内,备班医生到岗,备班护士到岗。备班护士就是护士长,她给自己安排了春节期间新冠肺炎患者收治的备班护士。疑似患者护
做好防护,收治、监护、治疗方案制定、实施医嘱、向家属交代病情、指导其家庭隔离措施……有了预案,虽然紧急,但心里踏实。
时间一点点流逝,工作在有条不紊进行着。
当晚10点多钟,接到了副主任沈宁的电话,她是出差在外,听说病房收治了疑似患者,一下飞机就打来电话询问情况。听完汇报后,马上说“明天早上,我过来看看。”
第二天,大年初一,一早8点,我们正在交接班,她出现在病房。
以前一直都觉得“靠山”这个词不是个好词,但在那一刻,我觉得有一个暖暖的靠山,真是幸福。
繁忙而紧张中年关顺利通过。
虽第一次收治这样的患者,和急诊科、医务处等部门的合作非常之顺畅。
不知道为什么今年轮到我值大年三十夜班,我很感谢冥冥之中这种安排。我觉得,我所负责的病房在大年三十晚上收第一例疑似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我在,就对了!
(北医三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孙丽娜)
3
妇产科医生的一天:特殊时期的妇产科急诊一线生活
去年年末,我就知道将于2月开始妇科急诊的轮转生涯,从我刚刚进科还是个新手大夫的时候就觉得这是一个困难重重、危急涌动、敬畏之心满满的岗位,于是我用一个多月做足知识储备和心理建设。正当我准备过完年开足马力开辟新岗位时,没想到年还没过完武汉疫情发生了。随着疫情的形势一天比一天严峻,远在老家云南过节的我嗅到了到丝丝危险,为了方便节后回来工作,我在尚未发现疫情的老家县城里,剪掉留了近10年的长发。
家里人为我做了满满一桌子菜,好像只有我回家的除夕夜才是过年,才是正真的团圆。特别是在这样特殊的时期,显得尤为珍贵和难得,甚至有些奢侈,我小心翼翼地珍惜着这来之不易的相聚。可是依然有遗憾,因为只敢待在家里不出门,无法完成对奶奶的承诺。奶奶弥留之际,我曾答应她,婚礼后回家过年时,要和她一起去看看爸爸和姑姑们小时候玩耍过的地方。在这个对于云南有些寒冷的春天, 2020年春节刚过,老人带着这一点点遗憾,安详地走了。
临出发回京前,家里给我做了满满一大碗米线,碗里小山堆一样高的菜,我看到了满满的爱。连每天都要睡到正午才起床的小侄女都提早起来为我送行。我怀着有些紧张,有些忐忑,也充满信念的心情,踏上了归途,看着空荡荡的机场候机大厅里不似以往的人满为患,心里既觉得踏实,又觉得难过。
正式上岗的时候,急诊一线的装备已经全面升级了,需要戴两层口罩,帽子,护目镜,还要穿隔离衣,走在楼道里时常要近在咫尺才能看清楚小伙伴是谁,一个班下来短则10个小时,长则14个小时,不敢吃喝,也很久才去一次厕所,夜里也不是很敢睡,因为从污染区出来再回去一次,就增加一分非污染区的风险,不管鼻梁有多痛,不管呼吸多憋闷,不管手上多么干燥,还是不敢摘掉口罩,不敢减少洗手的次数,因为我们知道,保护好自己,就是对同事、对患者、对家人,最大的保护。
随着节后返京人员逐渐增加,急诊量逐渐回升,尤其是有真急诊情况的患者,甚至有些患者因为害怕医院就诊增加感染病毒的风险,拖到坚持不住才来看。虽然急诊量明显减少,但收入院的急诊患者却并未减少太多,加之产科急诊因疫情亦调整至妇科急诊旁边的诊室共同管理,这些棘手的病人让刚上急诊一线的小菜鸟内心总是忐忑,总怕少说了一句叮嘱,少给了一项处理,延误了患者的诊治。由于产科病人的特殊性,天上就是下刀子,孕妇该临产还是要临产,该破水的还是会破水。生孩子在现代家庭是大事,往往都是一大家子人一起出动,导致妇产科急诊的门口总是门庭若市。
上岗一周有余,内心惶恐有之,担忧有之,焦虑有之,但也有满满的爱和责任感。我们成为了站在全科人前面的第一道岗哨,仔细测量患者的体温,询问流行病史,筛查可疑的感染患者,让她们前往发热门诊寻求更专业的帮助,确保每一个急诊入院的患者能够得到应有的治疗,也确保病房的医护人员和患者们免于在无保护情况下密切接触疑似病人。我虽未在前线,可疫情之下每一个岗位都是战场,感谢我的大后方给予我各个方面的温暖和帮助。我不会忘记,来送饭的小同学,特意从学校食堂带了两个大鸡腿给我,嘱咐我再忙也要好好吃饭,提高抵抗力才不会被打倒;不会忘记,科里的姐姐们,特意把刚刚拿到手的防护口罩,优先递给我们急诊一线,嘱咐我们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所有人;不会忘记,护士长老师和科里领导们,专门安排了隔离浴室和换洗衣物,让我们这些下班后的小脏娃,能够安安全全洗白白再回家;更加不会忘记,每一个小伙伴给予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在特殊时期对我们不离不弃,拥抱我们的人。
我是特殊时期的妇产科急诊一线,我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但我一定会守好每一班岗,尽我所能护每个患者周全。希望能够摘下口罩看看彼此笑脸的日子能够早日到来。(北医三院妇产科 王楠)
4
急诊科医生的一天:白大衣承载了生命的重量,承载着我的信仰和梦想
今年的春节没有像以往那样轻松和欢乐,时隔17年,我们又一次遇到了巨大的挑战,恰逢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时期,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对自己负责,就是对抢救室每一位患者负责。戴好帽子口罩、穿上隔离衣、佩戴护目镜,又一轮班开始了。交接班完毕,床旁看病人、查看化验、核对医嘱、查房、交代病情……
“内科,5床心率快!”
我闻声到床旁,此时患者浑身湿冷、大汗。心率170多次/分,收缩压从90mmHg降到了60mmHg。这是一名上消化道出血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来诊时严重酸中毒,pH仅6.9,乳酸大于15mmol/l,接诊医生及时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积极纠正休克,药物治疗,病情曾一度好转。经过初步判断,考虑目前再发活动性大出血。
告知护士快速补液扩容、血管活性药物升压的同时,迅速联系输血科紧急输血,消化科三线行急诊床旁胃镜,仔细寻找,确定出血部位,镜下止血,耗时近1小时,出血停止了,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恢复稳定。
“喂,抢救室吗?留观要转进来一个咯血窒息的病人。”
电话挂断,我们开始迅速准备——护士熟练地连接着负压吸痰装置及呼吸机管路,医生准备气管插管用品、设定呼吸机参数……争分夺秒,留观室的医护人员已经建立了高级气道,无缝衔接,我们充分清理气道内的异物,连接呼吸机机械通气……
经过积极抢救,患者氧合逐渐上升,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
护士小黄拿了张血气单进来,氧分压只有30多mmHg。不明原因的呼吸衰竭在这个特殊时期,需要格外警惕,严格把关,要对抢救室的每一个患者负责。反复和家属确认,没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及呼吸道症状。检查体温正常,肺部也没有阳性体征,没有呼吸系统感染的证据。
我们把病人安置到抢救室,给予初步的处理。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最终明确为中高危肺栓塞。积极治疗后患者症状逐渐缓解。
伴随着一阵急促刺耳的汽笛声,救护车拉来一位呼吸、心脏骤停的患者。几乎同时一位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也被推了进来。
这边两名医生本能地第一时间冲上前,分别对心脏骤停患者的进行标准化的通气管理和胸外按压。三名护士以娴熟的动作分别连接心电监护,进行药物复苏以及计时并记录护理记录。另一边一名医生和两名护士围绕在9床患者身边,快速连接监测,面对因大量失血充盈极差血管,急诊护士凭着过硬的技术,“一针见血”建立双静脉通路积极液体复苏,稳定患者生命体征。
抢救室危重患者多、任务重。我们密切分工合作,争取以最少的人力、最短的时间进行患者的救治,保证有条不紊。
紧张、忙碌的抢救过后,跟患者家属沟通病情,突然一名家属很紧张的问:“大夫,你说我们在医院会不会被传染上新冠肺炎?天天在家待着都害怕。你说我大半夜去街上遛达一圈会不会被传染?这个病毒怎么这么厉害,太可怕了,你们有没有内部消息,什么时候能过去?”眼神里充满了焦灼不安。
安抚过家属,科普一些小知识,继续投入工作。
“又来个意识障碍、要插管的!”
医护人员再次奔向患者,氧合不能维持,生命危在旦夕,准备插管,暴露声门,置入气管导管,拔除导丝,充气固定,判断位置,后续有创机械通气……默契的配合,一气呵成!
“内科会诊谁负责?有个病人要请内科会诊”
“好,病人什么情况?”继续接诊药物过量的患者,房颤、心衰的患者,感染性休克的患者……
抢救室值班,繁忙而充实,感觉时间总是过得很快。
交给下一班的同事小伙伴们,坐上出租车准备回家。
司机师傅突然回过头问我:“您是三院的大夫吗?”
“嗯。”
“辛苦啦!,这个时候迎难而上,个个都是好样的,向你们致敬!”
短短一句话,心里一阵暖。
急诊就是瞬息万变、生死一线、分秒必争,一个用双手托起生命的地方,这件白大衣承载了生命的重量,同样也承载着我们的信仰和梦想。在这里有时候可能忙得吃不上饭、喝不上水。可每当看到患者恢复健康,听到家属一声谢谢。都会为自己的职业感到无比自豪。
这场来势汹汹的风暴仍在蔓延,但任何一场灾难面前,我们都不怯懦。因为生命的转机和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是责任,是使命。
坚守,坚守,胜利在望!
驰援武汉的同事们,我们都是彼此坚强的后盾,我们守好家,也随时准备着接过你们奔赴前线。疫情让我们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以心手相牵、紧紧团结的力量,全力以赴,同迎春暖花开!
(北医三院 急诊科 田慈)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2号 成铭大厦B座12F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女医师协会版权所有,不得非法镜像
信息产业部备案序号:京ICP备12025440号-1 Copyright 2003-2020
邮编:100600 邮箱:nysh120@126.com 电话:51209891 51209893 管理登录